根据全球食物安全指数针对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,评估付得起、供应充足、品质与安全的食物结果,大马以63.9分居亚洲区国家之首,同时在全球排行第33名。
创多项高分纪录
大马杜邦公司董事经理王友福指出,大马的实力相当强,在食品营养指数取得100%满分、在全球贫困线以上的人口比例取得97.6%、农作物生产波动性87.8%、食品安全87.5%、农作物产品进口关税86%,而在不会因为营养不良造成患病率一栏也取得84.2%,创下多项高分纪录。
大马的食品安全获高分有赖大量的油棕种植业,以油棕原料加工后生产各式各样的食品,成为在亚洲区食物保障指数研究夺冠的主要因素。
王友福今早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“全球食物安全指数”媒体论坛时,发表上述谈话。出席者包括“全球食物安全指数”中东及非洲区经济情报组主任琶蒂芭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助理总干事小沼宏之、东协杜邦公司董事经理何雄章及各国媒体代表。
食品占家庭开支31%
他说,在马来西亚,食品消费占家庭开支约31%。在政府大力推行的经济转型计划中,目标是要以双倍的农业生产量来提高国家收入及提升农产品的价值。
他说,在经济转型计划和国家农业食品议程2011至2020年,强调4个新战略包括确保国家粮贮存能供应正常、消费安全、保持农作物产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收入水平,也致力发展涵盖牲畜与农粮的产品供应链。
怕虫害雨季拒种大马年花20亿进口玉米
王友福说,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,加上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及没有天灾,种植玉米最适合不过。
“可惜很多人以害虫及雨季导致农作物失收为由,拒绝耕种玉米,导致我国每年必须花费20亿令吉进口玉米。要改善这方面,有待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及肥料循环再用的新资讯。”
王友福说,大马对牛奶的需求量也相当大,可是本地出产牛奶的销量仅占国内市场5%,其他都是外国进口。
没善用各种资源
“国内大片肥沃的土地,却不懂好好运用各种资源。”
他指出,许多年轻一辈已不当农夫,不久的将来农业将出现断层的现象,到时候青黄不接,导致过度依赖进口食物造成外汇流失。
王友福认为,从小灌输农业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,贯彻正面的农业种植科技,扭转“农夫不是卑下的职业”负面印象,政府也扮演农业经济转型计划的推手。
2050年全球90亿人食物质量存活关键
基于全球人口不断激增,截止2011年10月全球人口已达70亿人,也就是说每天共有36万7000或每分钟255名宝宝在世界各地诞生,相信未来2050年增加致90亿人,加强全球食物需求量及素质是必然的主要存活关键。
去年大马人口已达2860万人口,以每年增长率1.3%计算,往后国民必须面对食物供应需求增加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、人们及食物安全等各种挑战。
人口激增引粮食危机
王友福指出,“全球食物安全指数”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,让全球关注人口激增所引起的粮食危机。
他说,这方面也必须透过世界各国政府、非政府组织、农民或私人机构互相合作,灌输更多最新的农作物生产技术,确保食物能够供应充足、营养品质和安全等方面达标。
他认为,人们应该透过新科技耕种方式增加农作物生产量、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、减少废料以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和衰变,才能让人类继续存活。
【“全球食物保障指数”针对亚洲3重点评估食品保障】
1.可负担性
●食品消费、国内生产总值、农作物进口关税、食品安全网计划、农民融资。
●亚洲排名: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
2.供应充足
●农业研发上的开销、把农业基础设施、农作物生产波动性、政治的稳定度。
●亚洲排名: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泰国
3.食物营养品质和安全性
●营养达标准、食品安全、蛋白质质量。
●亚洲排名: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
整体排名: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